中国与东盟国家携手则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先进能源装备供给的规模优势,更多的以符合绿色低碳方向的能源投资满足当前需求,最大程度兼顾长远转型要求,避免仅从当前需求出发部署投资带来的路径锁定,并增加中长期转型成本。
在企业家责任维度,电子商务、招聘与知识付费行业得分排名相对靠前,交通出行行业表现垫底,为9.38分。具体而言,在产品/服务责任维度,智能搜索、视频、电子商务表现较好,房地产服务行业表现相对较差。
10月16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暨《2020中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办。其中,以医疗健康、网络教育、电子商务等行业中一些企业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健康码、在线义诊、在线教育、网络购物等一系列服务及措施,为抗击疫情、促进复产复工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人工智能行业,关于数据使用不当导致的用户隐私被侵犯现象俯拾即是。我们要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厚植互联网发展的人文根基和理论基础,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要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跨界性、广泛性来助力数字时代人文精神的建设、研究和推广。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去年相比,电子商务、医疗健康、社交平台、视频、交通出行等行业的责任指数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一些互联网企业仍然存在社会责任意识淡漠、责任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通过分析联网社会角色的转型,对互联网企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新的展望。在对众多互联网企业调查研究后,报告中得出18个行业前三名分别为:电子商务行业是阿里巴巴(淘宝、天猫)、苏宁易购、京东;医疗健康行业是微医、阿里健康、丁香园;网络教育行业是作业帮、新东方、掌门1对1;网络安全行业是安天、360、中孚信息;人工智能行业是百度(人工智能)、科大讯飞、海康威视。显示物流服务价格虽有改善但仍处在下降通道。
二是物流服务价格尚处低位。三、物流运行成本下降,运行效率趋升(一)单位物流运行成本下降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下降0.8%,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14.4%,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8 月末工业企业存货、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4.4%和7.9%,增速比上月均有所提高,其中产成品存货增速在连续4月回落后首次出现回升。综合来看,9月份以来随着物流周转效率提升,库存水平较疫情期虽有回落,但依然位于较高水平。
从结构看,采矿业物流需求降幅收窄,制造业回升明显,有力支撑了工业物流需求的稳步恢复。如纺织及服装服饰、木材加工等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较多,部分领域复苏动力偏弱。
其一,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依然较大。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与出口相关需求依然存在不稳定因素。从结构看,新型消费需求增势不减。随着线上消费进一步普及,电商、快递行业市场规模随之加速扩张,增速明显高于物流业总收入增长,且连续四个月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对物流行业增长恢复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其二,重点企业收入利润率仍在4%左右徘徊,与上半年相比未见明显改善。在网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快递业务量加速增长。从当月来看,9月份增长6.9%,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三)进口物流需求有所改善在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带动下,进口物流需求量价齐升。
二是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回升,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从行业看,除快递快运业延续加快增长态势以外;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断增加的带动下,铁路、道路运输业业务量指数显著回升,且均位于高景气区间。
加之在需求回暖的带动下,企业或将进入新一轮补库周期,后续仓储物流成本趋升的压力依然较大。其中,前三季度钢材、未锻轧铜及铜材、原油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72.2%、41.2%、12.7%,集成电路增长23.0%,农产品中肉类与粮食分别增长72.1%和24.9%,增速比1-8月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显示在市场需求回暖等有利因素带动下,物流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9月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均位于景气区间,其中微型企业7月份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且回升幅度较大,至57.7%。综合来看,物流企业经营水平比年内前期有所恢复,但劳动力、资金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物流企业利润额虽有增长,但盈利水平仍不容乐观,企业盈利持续稳定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前三季度,进口物流总额增长9.4%,增速比1-8月提高0.3个百分点;9月当月增长11.4%,增速比8月提高6个百分点。物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活力动力增强,物流行业稳中向好。分季度看,一季度下降7.3%,上半年下降0.5%。
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1.8%,比二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4%,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三是小微企业景气重返景气通道。
二、物流市场供需改善,物流行业稳中向好(一)物流业总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前三季度,物流业总收入7.4万亿元,由1-8月同比下降1.1%转为增长0.1%,显示物流市场规模已接近正常水平。三季度,原材料制造业同比增长6.0%,比二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增速由负转正,消费品各行业普遍好转,同比增长0.5%,二季度为下降0.2%。
从货类看,大宗商品及机电设备进口量增速有不同程度提升,此外农产品进口量增长也有所提高,其中肉类、粮食、水产品、水果等进口保障力度增大。一是物流行业供需两端同步回升。
其二是原材料制造业稳中有升,消费品制造业明显好转加之在需求回暖的带动下,企业或将进入新一轮补库周期,后续仓储物流成本趋升的压力依然较大。三是社会库存水平仍处历史高位。综合来看,物流企业经营水平比年内前期有所恢复,但劳动力、资金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物流企业利润额虽有增长,但盈利水平仍不容乐观,企业盈利持续稳定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
其一是装备制造业带动增强,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与出口相关需求依然存在不稳定因素。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物流景气指数中的服务价格指数平均为47.4%,同比下降2.4%。从行业看,除快递快运业延续加快增长态势以外;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断增加的带动下,铁路、道路运输业业务量指数显著回升,且均位于高景气区间。
9月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均位于景气区间,其中微型企业7月份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且回升幅度较大,至57.7%。(三)进口物流需求有所改善在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带动下,进口物流需求量价齐升。
分季度看,一季度下降7.3%,上半年下降0.5%。其中,前三季度钢材、未锻轧铜及铜材、原油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72.2%、41.2%、12.7%,集成电路增长23.0%,农产品中肉类与粮食分别增长72.1%和24.9%,增速比1-8月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二,重点企业收入利润率仍在4%左右徘徊,与上半年相比未见明显改善。四是物流企业盈利压力犹存。
其一,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依然较大。三是小微企业景气重返景气通道。
但也要看到从前三季度累计看,物流需求增速仍在低位运行,多数指标尚未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水平,物流运行仍需关注以下问题:一是物流恢复尚不均衡。二是物流服务价格尚处低位。
从结构看,新型消费需求增势不减。如纺织及服装服饰、木材加工等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较多,部分领域复苏动力偏弱。